基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(2025) 的突破性研究 | 6大模型中MAE最低 | 数据集规模达10.9万条,全球最大
在有机光电、生物成像、荧光传感等前沿领域,高效设计高性能荧光分子是科研工作的核心挑战。传统“试错法”耗时耗力,而理论计算(如TD-DFT)虽精确却计算成本高昂,难以支撑高通量筛选。
现在,这一切即将改变!
我们隆重推出 FLSF(Fluorescence Learning Structure-Feature Model) ——一个基于深度学习的荧光光物理性质预测平台,现已正式上线并开放使用。该模型源自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 (2025) 的突破性研究(DOI: 10.1038/s41467-025-58881-5),是目前精度最高、数据最全、功能最强大的荧光AI预测工具,专为实验化学家、材料科学家和计算研究人员打造。
🔍 为什么FLSF是您的理想选择?6大核心亮点
✅ 1. 在6个主流模型中表现最优,预测精度行业领先
论文中系统评估了包括 Random Forest, SVR, GCN, MPNN, Transformer 和 FLSF 在内的6种先进模型。结果表明:
FLSF在吸收波长(λabs)、发射波长(λem)和PLQY的预测中,均取得最低的MAE(平均绝对误差)!
FLSF是目前公开文献中预测精度最高的荧光AI模型。
✅ 2. 全球最大荧光数据集训练,覆盖16类骨架,超10.9万条记录
FLSF基于构建的迄今最大规模荧光数据库 FluoDB,整合了公开数据库与内部实验数据,包含:
-
109,054 条 光学性质记录(吸收、发射、PLQY、能隙等)
-
35,528 个 独立荧光分子
-
55,169 个 分子-溶剂组合
覆盖 16类核心荧光骨架:咔唑、香豆素、蒽、芘、BODIPY、罗丹明、花菁、吩噁嗪等
数据是AI的燃料——FLSF拥有最“饱足”的模型训练基础。
✅ 3. 首次实现“分子结构 + 溶剂”双输入联合预测,真实模拟实验环境
传统模型往往忽略溶剂效应,而FLSF创新性地将 SMILES 分子结构 与 溶剂类型 作为联合输入,精准捕捉溶剂极性、氢键等对荧光性能的影响。
无论您在 DMSO、乙腈、氯仿还是水 中测试,FLSF都能给出更贴近实验结果的预测。
✅ 4. 一键预测四大关键光物理参数,助力快速分子筛选
输入分子SMILES和溶剂,即可获得:
| 参数 | 说明 |
| abs_pred | 吸收波长(nm) |
| emi_pred | 发射波长(nm) |
| plqy_pred | 光致发光量子产率(ΦPL) |
| e_pred | 能隙(eV) |
无需复杂计算,最快3秒内输出完整光谱信息,实现高通量虚拟筛选。
✅ 5. 用户友好界面,零代码操作,实验研究员也能轻松上手
我们为FLSF开发了简洁直观的Web工具,无需安装软件、无需编写代码:
输入SMILES(如 O=C1OC2=CC(N)=CC=C2C3=C1N=CO3)
选择或输入溶剂(支持中英文与SMILES)
点击“开始AI预测”
即刻获取结果
让AI真正服务于实验一线,缩短“设计-合成-测试”周期。
✅ 6. 开源可复现,模型透明,科研可信
模型架构与训练细节完整发表于 Nature Communications
数据集FluoDB部分公开(DOI: 10.1038/s41467-025-58881-5)
论文相关代码在GitHub开源
FLSF不仅是工具,更是推动荧光材料AI研究的开放平台。
🧪 科研案例:如何用FLSF加速您的研究?
案例 :基于 FLSF 的新型荧光分子设计验证(源自 Nature Communications, 2025 实验部分)
研究团队以 3,4-噁唑并香豆素(oxazole-fused coumarin) 为代表,首次展示了“AI预测 → 分子设计 → 合成验证”的完整闭环流程:
使用 FLSF 模型预测候选分子的 吸收峰、发射峰与PLQY;
根据模型结果筛选出 3 个高潜力分子;
经合成与实验测量验证,预测值与实测值高度一致(λ_abs 与 λ_em 的偏差低于 15 nm,PLQY 误差 < 0.1)。
🚀 立即体验 FLSF,开启智能荧光设计新时代!
🔗 访问地址:https://www.omichem.com/zh/tools/flsf-v5
📚 论文链接:Nature Commun 2025, 16, 2345
🧑🔬 适合人群
从事 有机发光材料、OLED、荧光探针、生物成像 的化学家
希望 快速筛选分子、减少无效合成 的实验研究员
探索 AI for Science 的计算化学与机器学习研究者
📧 邮箱:[email protected]



